close

所謂的一真法界是華嚴宗對佛性的用語,普通修淨宗的老年信眾從「我」要了生死求生淨土的觀念動身,對本具不生不滅的佛性,少數人沒有看法。「皆由不知二種基本,紊亂修句。」所謂二種基本:「一、妄本,依識所修;二、真本,依菩提心修。」也就是修行必先明心見性成佛度眾生。對這個基本成績不看法,必定對修行成佛發作妨礙。

佛在《圓覺經》中指示:「眾生妄認四大為本身相,六塵緣影為自心相。」認假為真,所以優點輪迴,不能出離。學佛者必需對我們本具的不生不滅的佛性——真我要有一個明白的看法,對修則能順利到達成佛的目的。但凡大乘佛法,不管何宗何派,都是以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為終究。《無量壽經》曰:「談眾生……於自善根,不能生信,故於往是清淨佛國,意志猶疑所專據。」這就是對佛性沒有看法,對求生淨土意志猶疑,妨礙往生。所以明白看法佛性對學佛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。

為了對不同根機者說法,佛把佛性這個名詞講了不少的同義語。如《真心直說》中羅列的異名有「心腸」、「菩提」、「法界」、「如來」、「涅槃」、「法身」、「真如」、「佛性」、「總持」、「如來藏」、「圓覺」等。曆代禪宗祖師更有發揚;將佛性喚作「主人翁」、「無底缽」、「沒絃琴」、「無盡燈」等十幾種名詞,又說:「若達真心、諸名盡曉,昧此真心,諸名皆滯。故於真心,切宜細心。」學佛者對自性本具的真心不瞭解,真實就是盲修瞎煉,淨宗也不例外。

禪宗祖師通知學者真心妙用:「在胎名神,處世名人,在眼觀照,在耳聽聞,在鼻嗅香,在口議論,在手執捉,在足奔運,遍現俱該法界,收攝在一微塵,知之者謂之佛性,不識者喚作精魂。」這是通知我們一切活動都是佛性在起作用。

佛在《楞嚴經》中通知阿難:「十方虛空,生汝心中,如片雲點在太空裡。」又說:「外泊山河、虛空、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。」明示阿難要明白本人的本具佛性。

永嘉巨匠在《證道歌》中對佛性明白開示:「萬象森羅影現中,一顆圓光非內外。」這是佛性真空妙有的詳細寫照。

張拙秀才開悟之後道出:「黑暗寂照遍河沙,凡聖含靈共一家;一念不生全表現,六根才動被雲遮;斷除懊惱重增病,趨向真如亦是邪,隨順世緣無掛礙,生死涅槃等空花。」明白通知我們,佛性就是這麼一個「空花」。

禪宗祖師通知學者真心妙用:「在胎名神,處世名人,在眼觀照,在耳聽聞,在鼻嗅香,在口議論,在手執捉,在足奔運,遍現俱該法界,收攝在一微塵,知之者謂之佛性,不識者喚作精魂。」這是通知我們一切活動都是佛性在起作用。

圓瑛巨匠悟後境界:狂心歇處幻身融,內外根塵色即空,洞徹靈明尤掛礙,千差萬別一時通。這也是佛性的寫照。

惠能巨匠開悟後的境界,他說:「何期自性本不生滅,何期自性本無堅定,何期自性本自清淨,何期自性本自具足,何期自功能生萬法。」提醒了佛性的體、相、用。

禪宗的一些大德開悟後沒有寫出詳細的悟境來,大約怕後學依他作解,塞自悟門。這是有道理的。太虛巨匠卻異乎尋常,他把本人三次開悟的境界詳細描繪出啟示後學。他在讀《大般若經》後說:「看了個把月,身心漸漸的安寧了……有一日,看到一切法不可得,乃至有一法超越涅槃者,亦不可得。身心世界突然頓空,但並沒有得到知覺,在這一剎那的空境中,沒有我和萬物的世界看待,一轉眼間,明見世界萬物都在無邊的大空覺中,而都是沒有實體的影子普通。」這是第一次讀經開悟。

第二次開悟後自述;「閉關二三個月後,有一次早晨靜坐,在心漸靜時,聞到寺前的打鐘聲,彷彿心念被打斷了,冥然罔覺,沒有知識,不斷到第二天早鐘時,才生起覺心,最後,只覺到黑暗聲響遍滿虛空,虛空、黑暗、聲響渾然一片,沒有物我內外,嗣後即起辨別心,而漸次恢復了偉大心境。

第三次:「有一次又入了定心現觀。這與前兩次不同,見到因緣生法逐個有很深的條理,次序絲毫不亂。這一種心境當前每靜坐察看,就能再現。」從太虛巨匠的三次開悟證明佛說的人人本具的佛性——「一真法界」真實不虛,可以開悟實證。

諦閒法師在《大乘止觀述記》中說:「欲見如佛,須徹底放下,一念不生,當下即見。須知合理一念不生時,一如一切如,即如佛也。若欲見智慧佛,老僧亦可略為指點,須知此佛,在我六根門頭,時時全體呈現,惋惜誘人不知求諸已耳,試思兩眼熟而能見,兩耳生而能聞,此非無師智,自然智手?兩眼見青黃等色而不礙見性,耳聞鐘鼓等聲而不礙聞性。即無礙智也。然則合理見聞時,即迴光返照,如所謂反聞聞自性者,雖全分不能遽見,亦可見其少分。總之,既雲自性,必需自悟,若向言語文字上尋求術,尋至驢年永不能見。」又在書未偈中說:「佛祖心要妙難知,我今隨力明少分。」法師這段開示十分實踐,我們對佛性不能全分速見,能見少分,對學佛者也有極大的作用。

下面羅列古今大德開悟的境界,闡明「一真法界」的實相,證明佛說的真實不虛。

再講「十法界」是怎樣從「一真法界」變現出來的。依照《起信論》的說法是:「無明不覺生三細,境界為緣長六粗。」也就是從無明業相、能見相、境界相的三細變現,再現六粗智相、相續相、執取相、計名字相、起業相業系苦相。一真法界原本是無念的,一念妄動,發生辨別,固執,就變現出十法界來了。十法界也就是我們的生活環境,包括佛、菩薩、緣覺、聲聞、天、人、阿修羅、畜生、餓鬼、天堂。每個眾生假如不依照佛說的辦法去修行,將永遠在六道輪迴中生活,在三善道中生活還可以,假如蛻化到三惡道中去生活,那是蹩腳透頂、苦不能言,正所謂「時長而苦重」。

有些人以為念佛求生淨土是「科學」。這是他不懂佛法的錯誤觀念,淨空法師說:「阿彌陀佛是宇宙間最初級的迷信家,憑他老人家的無上智慧,建構起具有高度物質文明和肉體文明的東方及時行樂,實際依據何在?由於他掌握、理解物質互變的實際、辦法和操作技術。彼國人民全是阿彌陀佛的先生。這套技藝人人都會。要吃東西了,一想,吃的東西就如今面前,這是能質變的物質(空即是色),不要了,物量變能量,沒有了(色即是空),多方便,多自由。衣、住、行也異樣,不像娑婆世界人們一天到晚為衣,食、住、行奔走繁忙,苦啊!淨土的美滿是樹立在迷信實際的根底上,怎樣能說是「科學」呢?

學佛要破我、法兩執,所謂「破執為法、執破成佛」。菩薩破無明實踐是破法執,正十二品無明破盡,登妙覺位而成佛。我們之所以不能成佛,由於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了。淨空法師把這個變的進程講得複雜簡明,六個字,即妄想、辨別、固執三種思想在作祟,就呈現了十法界,凡夫則呈現六道輪迴的畫面,臨時生活在虛幻不實的境界中,不能擺脫。佛說:「三界唯心,萬法唯識。」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。」一切順、逆、苦、樂境界都是「唯業所感。」懂得這些道理,假如能做到能、所雙忘,對境界不起辨別、固執,六道的畫面就會消逝。

從淨土絕招來說,念佛須到達二心不亂。我過來講淨土法也常常這樣講,在「一真法界」裡,極樂和娑婆是不隔毫端的,由於遠和近也是眾生的辨別妄執,原無實體的。佛的境界是「一乾二淨、一法就立」的,基本沒有這個概念。因而,我可以說,一句阿彌陀聖號是廢除我執和法執最銳利的武器,只需我們依教修行、真信、切願,念佛求生東方及時行樂,終身成佛,決議可以到達。我們修習淨土宗就是要從「九法界」回歸到「一真法界」,正像《彌陀疏鈔》說的要「萬法回歸自性」,見性成佛。正是:「如今則未離娑婆,常預海會,臨終則一登下品,頓證佛乘,實為莊嚴淨土相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umi997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